冬季養生,一日三餐怎么吃?
中新網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 上官云)日前,冬季養生“冬天養生的日餐吃正確方式”登上熱搜,有網友表示“早早睡覺”,冬季養生也有人提及“堅持每晚泡腳”,日餐吃曬出自己的冬季養生養生方法。
冬季可以如何養生?日餐吃對此,浙江省臺州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何貴平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冬季養生冬季可采用“洋蔥穿衣法”進行保暖,日餐吃飲食上可適當食用具備養陰生津功效的冬季養生食物,比如荸薺、日餐吃百合、冬季養生銀耳等。日餐吃
另外,冬季養生在冬天要保持充足的日餐吃睡眠,提倡“早臥晚起,冬季養生必待日光”,以助陽氣潛藏。同時保持情緒平和,避免過度消耗精神能量。
“洋蔥穿衣法”,安排!
提及保暖問題,何貴平解釋,根據《黃帝內經》的描述,冬季對應自然界的 “閉藏” 階段,此時陽氣潛藏于內,陰氣趨于旺盛,表現為氣候寒冷、萬物凋零、大地封凍的景象。
資料圖:哈爾濱街頭,市民身著厚衣物出行。中新社發 趙宇航 攝這種閉藏狀態要求人體順應自然規律,以養陰護陽、固腎藏精為核心養生原則。具體到衣著方面,冬季寒邪易傷陽氣,需注重保暖,尤其是頭頸、腰背、足部,避免寒邪入侵。
比如,“洋蔥穿衣法”很適合冬季穿搭。這是一種模仿洋蔥結構的多層穿搭策略,通過疊加不同功能的衣物層,實現隨溫度變化靈活穿脫,兼顧保暖與舒適。
他解釋,該方法的核心在于“內排汗、中保暖、外防風”的三層結構,尤其適合溫差大或需頻繁進出室內外的場景。
冬季室內外溫差大,“洋蔥穿衣法”可以通過靈活增減衣物來適應溫度變化,避免因出汗后著涼引發感冒或血管收縮。此外,分層穿衣還可以避免束縛過緊,保證氣血暢通。
何貴平特別提到,此時膝關節需要特別注意保暖,此舉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維持關節潤滑、預防急性損傷。需要長時間在戶外工作且下肢活動較少的人員,可穿戴護膝,加強膝關節的保護。“久坐族”辦公時可蓋膝毯,每隔1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
冬季飲食,宜溫補
冬天來臨,熱氣騰騰的糖炒栗子、烤紅薯是不少人的心頭好。
一日三餐怎么吃才科學?何貴平表示,冬季飲食宜溫補,應避免生冷寒涼,如冷飲、水果等,根據自身體質,可適當多食羊肉、桂圓、核桃、生姜等溫熱食材。
他提到,山藥、紅薯等塊莖、塊根類食材確能補脾,但體寒者更需要溫補陽氣的食物或藥膳,因此可以在健脾食物的基礎上搭配羊肉、核桃、生姜等溫熱食物,這是更合理的搭配。
資料圖:整理采摘的桂圓。 涂銳 攝冬天天氣較為干燥,如何避免口干、皮膚干等情況?何貴平建議,可以從飲食內調、日常護理、環境干預三方面協同入手。例如飲食上要科學補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
此外,可適當食用具備養陰生津功效的食物,比如荸薺、百合、銀耳等,平時還可以用麥冬泡水喝,有助于緩解干燥癥狀。減少油炸、燒烤類食物攝入,這類食物易耗傷人體津液。
他說,平時注意加強皮膚保濕,沐浴后涂抹身體乳,面部干燥可用蘆薈膠或保濕霜鎖水。適當使用加濕器,每天換水并每周清洗,避免細菌滋生,或者室內放置水盆等,改善室內濕度。
何貴平提醒,冬季在飲食上一定要注意避免盲目進補,比如熱性體質者(經常口干舌燥、易上火)就不宜過度溫補,可搭配白蘿卜、銀耳等清潤食材,以求營養均衡。
冬天為啥要曬太陽?
適當進行運動鍛煉,有益于身體健康。那么,在冬天應該如何鍛煉身體?
何貴平說,冬季清晨寒氣最盛,因此鍛煉不宜過早。最佳時段為上午9-11點或下午15-17點,此時地表溫度回升,既能避免寒邪侵襲,又利于氣血舒展。
資料圖:圖為市民在公園湖邊曬太陽。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運動類型以太極拳、八段錦、快走等低強度有氧為主,運動量要適度。此外,運動前后做好熱身和保暖,有利于激活氣血,提升肌肉溫度與柔韌性。
由于寒冷空氣直接刺激呼吸道易引發痙攣咳嗽,何貴平建議,鍛煉時可采用鼻吸鼻呼或者鼻吸口呼的方式,全程避免張口喘氣,以減少冷空氣對氣管的直接沖擊,保護呼吸道健康。
冬天也可以適當曬太陽,可以振奮陽氣,溫通經脈。何貴平解釋,曬背可刺激背部的督脈,溫補陽氣,推動氣血運行,改善冬季嚴寒導致的畏寒、乏力。
曬太陽也可以幫助人體合成維生素D、強健骨骼,以及增強免疫力、抵抗感染。紫外線能殺滅皮膚表面的流感病毒、等病原體;維生素D可以激活免疫細胞,降低呼吸道感染風險。
何貴平介紹,一般而言,冬日曬太陽的最佳時段是上午9-11點或下午15-16點,此時陽光溫和,紫外線強度適中,每次15~30分鐘,體弱者可從10分鐘逐步增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