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賦能 培育高素質數智人才 2025第18屆全國3D大賽全國總決賽&第6屆3D教師大賽全國總決賽在京舉行
11月14日-16日,新質行2025第18屆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以下簡稱3D大賽)命題賽專項賽(增減材復合制造及數字孿生技術創新應用專項賽、生產素質數智賽全師大賽全AI+3D創新專項賽)全國總決賽 & 2025第6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元宇宙數字化技術創新大賽(以下簡稱3D教師賽)全國總決賽暨2025數智賦能高校學科專業建設與新質生產力發展高峰論壇(以下簡稱高峰論壇)等系列賽事活動在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盛大舉辦。力賦
本次賽事活動由國家制造業信息化培訓中心、育高全國3D技術推廣服務與教育培訓聯盟、第屆D大第屆北京光華設計發展基金會聯袂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全國華教智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國總國總超威半導體產品(中國)有限公司(AMD)等共同舉辦。決賽D教決賽京舉以“數智融合,新質行創見未來”為主題,生產素質數智賽全師大賽全通過“節·賽·會·議·展·獎”六大環節展開,力賦秉持教育、育高科技、第屆D大第屆人才一體推進理念,全國謀劃青年數字人才培養與數字技術融合應用創新,國總國總用科技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共同打造數智創客嘉年華的盛大活動暨數智科技文化節。
會議活動聚焦數智賦能學科專業建設、數智賦能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高素質數智人才培養、人工智能與工業軟件創新應用、增減材復合加工技術創新應用、數字孿生技術創新應用等數智技術與人才培養方面進行觀點交鋒、思維碰撞,旨在搭建高校、企業、產業交流合作的優質平臺,不斷培育和壯大創新主體,推動人才、技術、項目、資源等要素集聚,加速創新主體科技成果、教育教學成果落地轉化,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急需高素質數智人才。
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培育高素質數智人才是關鍵。而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因素,新質生產力對勞動者的知識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作為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和“主戰場”,面對數智時代,亟待為新質產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數智人才”,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未來的發展和擔當民族復興大任。
當科技創新的日新月異、人工智能的突飛猛進,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當下,我們不得不重新定義學校的教育教學——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扇打開師生感知力、創變力的大門。如今,教育的新質生產力場景時代已經開啟,“場景革命”正劃時代地提升著我們的教育教學想象,新時代教師將以真實問題場景、游戲化場景、體驗式場景、人機互動場景等不同的場景,激活不同的學習內驅力,實現全方位的真實成長。
應對產業變革、教育變革,加強數智化教育教學創新與實踐是當前的重要任務。本次大賽,通過從校賽、省賽的層層選拔,最終教師賽有430支團隊入圍全國總決賽、增減材復合制造及數字孿生技術創新應用專項賽有164支團隊入圍全國總決賽、AI+3D創新專項賽有107支團隊入圍全國總決賽,參賽團隊通過現場比賽+線下/線上評審答辯的方式,總計2000余位師生站在了全國總決賽的競技舞臺??倹Q賽針對增減材復合制造、數字孿生技術、3D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等,設立了開放性賽題,重點考驗選手們面對復雜工程問題的創新設計能力。
而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以下簡稱:全國3D大賽)正式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已成功舉辦至第18屆,賽事規模穩定擴大,參賽項目水平不斷提升,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設計項目與團隊,并快速成長為行業新銳與翹楚。為充分發揮大賽各賽道的特色優勢,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職普融通,將高校的教育教學、科技成果轉化、人才集聚等環節和要素有效整合,3D大賽持續秉承“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用、以賽促新”的辦賽宗旨,始終堅持著兩個點: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也突出體現了以“3D設計數據”要素為基礎的數智化、綠色化、服務化的應用場景,充分營造了以“人工智能+3D技術”特色發展的科技創新沃土。
2025數智賦能高校學科專業建設與新質生產力發展高峰論壇與“龍鼎獎”頒獎盛典同時舉行,本屆論壇旨在探討新質生產力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與發展,是推動數智化教育的創新與實踐。我們期待是?以“創新”為筆,共同描繪出數智教育發展新藍圖;?以“實踐”為尺,衡量教育教學落地新場景;?以“協作”為橋,打破學科壁壘,多學科交叉融合新橋梁。
對于本次大賽,部分參會嘉賓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與感受: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羅學科表示: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實際上是機械工業結合3D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進行專業升級改造的過程。機械工業是傳統工業,由于人工智能和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為我們的專業賦予了新力量。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是一所具有實踐特色的應用型高校,多年來長期將實踐教學放在培養工程師的首要地位。本次向大賽組委會申請承辦這項賽事,這既檢驗了我們學校的實踐教學水平,也為全國各高校專業轉型升級和參賽團隊們創造了機會。本次賽事以增減材復合制造及數字孿生技術、3D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為特點,特別是增減材復合制造及數字孿生技術專項賽,采用增材制造/3D打印技術設計制造產品半精加工毛坯,再用先進的桌面五軸設備精加工完成,并測試驗證。使得產品從設計到制造整個全鏈條都是由參賽團隊在現場完成,極大的鍛煉了學生利用數智設計工具來解決復雜工程性問題與實踐創新的能力。
全國 3D 大賽技術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原工信部電子元器件行業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科學院院士郭源生認為,人工智能發展迅猛,其速度之快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但絕非一夜降臨的奇跡,它是在信息采集、傳輸、處理三次信息化浪潮基礎上產生的第四次信息化浪潮,是芯片、軟件、感知技術產品達到一定高度水平所呈現出的必然產物。長期以來,經過算力、算法、數據與模型的長期積累,筑牢了其發展的堅實根基,走到今天是技術迭代的必然,并非偶然。如何應用好人工智能?首先要有明確的戰略定位和頂層設計,以應用問題為導向,以創景來牽引創新,以行業需求為目標,實現對技術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形成不同行業領域為代表的各具特色和技術規范的應用示范案例,來指導產業化與AI技術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各個行業全面應用為主導的中國特色和產業規模,形成足夠的國際競爭優勢和主導話語權。人工智能是一項技術!既不能獨善其身構成一項獨立產業,也缺乏主體性,脫離了行業、產業等應用或與具體場景融合,就自然失去了價值。對中國而言,恰恰具有龐大的經濟規模和產業基礎,提供了無數的應用場景和應用需求,同時,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廣泛的人才基礎與結構分布,更有海量的企業群體,形成強大的應用創新驅動力,結合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與推動,為人工智能技術推廣應用、理念創新與實踐、規模增長等提供了充分的發展機遇和想象空間。要深刻認識到要實現人工智能技術可持續發展,必須重視人才培養,要在算力、算法、數據和模型4個要素培養大批基礎研究人才外,更要注重培養具有理念創新的應用型人才,通過行業應用和場景牽引、長期規劃與因勢利導,培養出具備真正操作能力、擁有創新理念、懂得場景需求的應用創新型人才。使得中國在人工智能應用領域具有長期、穩定、持續的蓬勃發展。
全國3D大賽技術專家委員會輪值主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信息技術中心首席顧問寧振波表示:中國工業和制造業的GDP超過中國之后的10個國家的總和,從業人員超過中國之后的38個國家的總和。中國一年培養超過600萬的理工科大學生,奠定了中國場景落地的基礎。今天討論的工業和制造的新場景一定基于數字化和智能化體系。要求我們用新質生產力,核心是數字化設計、工藝和制造過程。全國3D大賽18屆,為中國培養了上千萬人才和工程師,為我們新智工程力的發展和中國工業和制造業場景的新體系建設立下不可抹滅的功勞,任何人都不能否認這一點。提到低空經濟,他認為雖然低空經濟產業巨大,但是并非是百米賽跑,而是跑馬拉松,短期內很難快速發展。第一,低空經濟需求是為王,我們需要選擇適合應用場景。技術是根本,政策保障是第一,安全是最重要的問題。要安全飛行,就要取證,第一個是TC證,型號許可證;第二個是PC證就是生產許可證,第三個是AC證,即單機運營許可證。這三個證件的載人要求嚴格,載貨要簡單的多,因此,低空經濟發展策略是先載貨,后運人;先農村,后城市。要取得TC,PC,AC三個證件,需要循環進取。關鍵是我們缺少場景和設施,低空經濟設施。我們人類一直生活在二維世界,陸地導航地圖有交通規則,但是空中還沒有沒有交通規則和空中交警,沒有紅綠燈。因為空中交警要知道到飛機在哪里?多高?向哪個方向飛行?然后如何管理,需要三維數字地圖及空中交通管理規則。
專項賽技術專項委員會主任、大連理工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劉新認為:本次增減材復合制造及數字孿生技術創新應用專項賽賽題由全國權威專家共同研討制定。我簡要說明一下,學生首先需要現場設計一個螺旋槳葉,完成之后需要對其進行?增材制造編程、五軸加工編程、五軸數字孿生仿真,然后使用3D打印機打印出半精加工毛坯,最后進入高精度桌面5軸加工機床,將其高精度加工完成,最后將槳葉在無人機測試裝置上進行升力測試,測量升力的具體值來精準標定螺旋槳的性能。學生在此過程中需要經歷從產品原型設計、工藝設計、性能設計、加工到裝配,最終形成數字孿生。需要經歷完整的產品正向開發流程,包括三維設計、數字孿生設計和真實實物裝配、制造流程。我們將比賽題目與當下低空經濟結合,并且大型螺旋槳加工方式就是先進行鑄造或者增材制造,再進行五軸精細加工。這與實際工藝幾乎相同,設計流程也相同。不僅需要設計出來,還需要在設計過程中考慮其性能,進行空氣動力學仿真。特別是螺旋槳的尺寸是現場學生通過抽簽確定,每組尺寸不同,所以學生沒辦法提前準備。我們認為如果將題目放到高校,那么完全可以作為一門課程或者一個課程設計的完整題目,最后的評價完全客觀。希望通過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方式引領高校數智人才培養。
AMD大中華區市場營銷副總裁紀朝暉提到AMD 董事會主席及 CEO 蘇姿豐(Lisa Su)博士說,AI是50年以來最重要的技術變革,甚至連互聯網的誕生都無法與之相比。在未來的十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里,AI將改變一切,從生產,工作,生活到學習,因此,AMD也制定了全面擁抱AI的完整AI戰略,擁有從云端到邊緣側到端側的全棧式AI解決方案,而AI PC是AMD近年來在端側和行業伙伴共同推動的重要方向。今年國家推出了人工智能+行動戰略,以及深化人工智能+行動戰略的意見,號召千行百業推進人工智能。我們也認為AI時代呼喚新型的+AI、AI+人才,今天在高校里的同學們走進職場,將會是原生AI打工人。為響應國家號召AMD在近期公布了AMD高校春雨計劃,專注在四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助力AI教育在高校的普及。第二,培養ROCm開源軟件人才。第三,建設AI開發者,開源社區。第四,推動行業應用創新。為了喚起大家學習AI的熱情,AMD和3D大賽合作開展了 AI+3D專項賽。同時,跟3D大賽的路演活動一起走進高校,開展AI小課堂宣傳,把AMD最新的AI PC 和采用AMD銳龍AI MAX+ 395處理器的迷你AI工作站等產品帶進高校,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讓同學們盡早地學習AI,認識AI,跟AI一起工作。最后,為貫徹人工智能+千行百業的應用創新,我們將在全國高校開始試點人工智能+ 創新應用示范站項目,同時跟高校合作,推動創新科研成果的轉化,推進AI賦能千行百業。AMD 已連續多年深度與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組委會合作,與全國高校共同發起AI+3D 創新專項賽,率先將AI技術引入全國3D大賽。核心源于雙方高度契合的理念 —— 始終致力于為廣大師生帶來前沿技術與產品,激發創新潛能,助力學生在實踐中成長突破。
本文地址:http://www.zj28.net/html/3e1599981.html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