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0年前的野牛尸體解凍后 頸肉被做成燉菜分食:很美味!
1979年7月,年前牛尸在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附近作業的野凍后礦工們在沖刷土壤時,被眼前的體解一幕驚呆了:土壤中露出了兩只動物才有的分趾腳。
最初,頸肉大家以為這雙腳的成燉菜分主人應該很普通,經過漫長歲月的食美洗禮,動物遺體也早已腐爛,年前牛尸凍土下保留的野凍后也只能是部分殘肢。
沒想到的體解是,經過科學家多日挖掘,頸肉最后出現在眼前的成燉菜分,居然是食美一具保存相當完好的草原野牛(Bison priscus )尸體。
皮膚和肌肉組織很完整,年前牛尸部分脂肪和骨髓也保存下來了,野凍后就連捕食者在它頸部留下的體解咬痕,以及肌肉上的黑色毛發,依然清晰可見。
由于野牛尸體表面沾染了藍鐵礦而呈現出藍色,這頭野牛被命名為“藍寶貝(Blue Babe )”。
剛開始給它做鑒定,認為它來自36000年前,后來佐治亞大學科學家對其進行放射性碳分析,才發現它比我們想象得更古老,至少在50000年前它就已經存在了(預估在50000年-55000年前)。
保存如此完好,加之年代久遠,藍寶貝在科學界的地位是很高的,它被認為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具從永凍土中完整挖掘出來的更新世野牛。
也許正是因為太罕見了,挖出來沒幾年,一位懷揣著強烈好奇心的科學家決定嘗一嘗它的肉。
頸肉燉菜:它有濃郁的更新世氣息
這位科學家叫戴爾·格思里(Dale Guthrie),藍寶貝的挖掘工作就是他領導完成的,之后將藍寶貝做成標本也是他負責牽頭的。
1984年,藍寶貝的所有修復工作都完成了,未來將在博物館里展出。為了慶祝這一成績,戴爾在家里舉辦了一場不同尋常的派對,主題就是享用藍寶貝的頸肉。
關于烹飪的手段,戴爾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選擇的是燉菜,將頸肉切成丁,然后加入洋蔥、大蒜、土豆和胡蘿卜燉煮。
理由則是:“我們可以在燉菜里加很多蔬菜和香料,如果凍肉不太好,至少能掩蓋掉一些,不至于太糟糕!”
當時享用頸肉燉菜的,大概有十幾人——戴爾邀請了自己的同事。
吃50000年前的凍肉!
其實大家都有心理準備,但誰都不想錯過這次機會,壯著膽子品嘗后,意外發現頸肉燉菜沒有想象中那么糟,相反,味道有點讓人“驚艷”。
戴爾是如此描述的:“肉有點硬,香氣類似于牛肉,帶有一絲泥土和蘑菇的味道,但很美味。”
他還表示,燉菜有濃郁的更新世氣息,在場的所有人都不想錯過,最重要的是,吃完后沒有人因此生病。
最后
食用50000年前的“僵尸肉”,無論采用什么烹飪手段,聽起來都有些怪異,也很不理智,畢竟誰也無法預料肉里面會有什么。
因此當藍寶貝的頸肉燉菜被分食后,很多人都覺得戴爾這些科學家們的行為,是在嘩眾取寵。
然而,戴爾和其夫人并不這么認為。
戴爾覺得這是一種“連接行為”,品嘗五萬年前的某種東西,哪怕只是一勺,也能在史前人類的經驗和現代科學之間架起一座觸動人心的橋梁。
而他的夫人認為“頸肉燉菜”那頓飯是有特殊的意義的——它融合了好奇心、儀式感和共同的記憶,是對人類在地球上旅程的慶祝。
參考:
[1].https://dailygalaxy.com/2025/10/a-50000-year-old-bison-emerged-from-ice-and-ended-up-in-a-stew-on-scientists-dinner-plates/
[2].https://www.adn.com/alaska-news/science/2025/05/09/alaskas-dale-guthrie-was-an-influential-paleontologist-who-opened-the-door-to-a-lost-world/
(責任編輯:時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