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消費大有空間(市場漫步)
作者:綜合 來源:知識 瀏覽: 【大 中 小】 發布時間:2025-11-21 04:16:04 評論數:
做好“新供給”這篇大文章,體育深化“體育+”融合發展,+消打造高質量賽事IP,有空 營造吃、間市住、場漫行、體育游、+消購、有空娛一體化消費場景,間市不斷激發人們的場漫消費意愿
11月9日晚,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拉開大幕。體育本屆全運會期間,+消粵港澳三地精心設計“競賽動線即文旅路線”,有空將19座辦賽城市的間市體育場館與文化旅游資源有機串聯,構筑出一批文體旅融合的場漫“天然場景”。廣州“賽事+珠江夜游”,珠海“觀賽+海島游”等,推動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培育融合發展新業態、新產品、新服務,帶動住宿、餐飲、旅游等各行業增收,實現從賽事流量到經濟增量的轉化。
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跟著賽事去旅行成為新風尚,“蘇超”“浙BA”等賽事活動掀起消費熱潮……如今,體育消費的熱度從城市商圈蔓延到縣域鄉村,從傳統場館延伸到自然山水,既成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鮮活注腳,更成為擴大內需、穩定增長的重要引擎。
體育消費的蓬勃態勢,源于供需兩端同頻共振。以前,體育消費多聚焦于服裝器材等實物購買,如今已迭代為“實物+服務”的多元圖景:賽事觀賞、健身培訓、戶外體驗成為新增長點,飛盤、“新三板”、攀巖、越野跑等小眾潮流運動走入大眾視野。上半年限額以上的單位體育娛樂用品銷售同比增長了22.2%,福建、四川、廣西等7地監測的500余場重點賽事活動帶動場均消費超3000萬元。去年,戶外運動線上消費總額超3000億元,2024至2025冰雪季全國滑雪場場內消費金額達到786.13億元。這種升級背后,是人們健康需求的縮影,也是供給側不斷優化的必然結果。
“體育+”融合發展的深化,讓消費場景愈發立體鮮活。四川結合世運會開展“跟著賽事去旅行”,1至7月體育消費規模達1180億元,同比增長8.3%;江西推動“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活動,發揮賽事引流作用打造消費場景,上半年全省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近550億元,同比增長9.17%。當體育與文旅、生態、科技深度融合,不僅延伸了產業鏈條,更將一時的賽事熱度轉化為可持續的發展增量。
今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30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7萬億元;在微觀層面上,提出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體育企業和體育賽事等,為下一階段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體育消費空間廣闊,要做好“新供給”這篇大文章,增加優質供給,豐富消費場景,深化“體育+”融合發展,打造高質量賽事IP,營造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消費場景,不斷激發人們的消費意愿。同時,要持續優化消費環境,推動更多的場館向社會開放,持續推進群眾身邊“小而美”全民健身場地的設施建設,提升參與體育運動的便捷性。另外,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推出發放體育消費券、消費滿減等優惠活動,發揮政策“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激發體育消費新活力。
從健身房到競技賽場,從縣域賽事到智能裝備,體育消費的快速增長折射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新需求引領新供給、新供給創造新需求,體育消費將釋放更大潛能,為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注入持久活力。
柯 文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20日 17 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進入體育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