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發表
中新社廣州11月4日電 題:十五運會秀科技含量 無人駕駛、身手數字人顯“身手”
中新社記者 王堅
“元宇宙云上全運村”打破時空限制,粵港運會運“數字人志愿者”全天守候,澳全“涼感神器”為場館自主降溫,秀科顯無人駕駛車穿梭接駁……即將于11月9日開幕的技含十五運會不僅是運動健兒競技的舞臺,也是量無科技元素顯“身手”的天地。
無人駕駛車率先在十五運會火炬傳遞環節亮相。人駕與往屆不同,駛數十五運會創新采用“三地聯動、字人四城同傳”模式,身手火炬于2日在香港、粵港運會運澳門、澳全廣州、秀科顯深圳同步傳遞。技含其中,量無廣州站的火炬傳遞創新性地加入了無人駕駛車接力環節。
“此次參與火炬傳遞,是對我們無人駕駛技術實力和運營能力的最好認可。”小馬智行副總裁莫璐怡表示,他們負責火炬傳遞的無人駕駛車技術應用。為確保火種燈護送萬無一失,團隊做了大量路線推演與極端場景模擬,最終“零誤差”完成任務。賽事期間,上百輛同款無人駕駛車還將投入接駁服務,為十五運會構建起高效低碳的智慧交通網絡。
11月2日,在廣州參與火炬傳遞的無人駕駛車。(小馬智行供圖)在服務層面,本屆全運會大膽打破“實體邊界”,以數字技術搭建“零碳運營”新場景。全國首個大型賽事“數字人志愿者”體系率先亮相,具備24小時智能咨詢服務能力。
廣州趣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張順四介紹,數字人志愿者主要提供三類服務,分別是場館的咨詢導覽、賽事資訊的解答、本地游玩的分享和推薦。據了解,該系統能降低30%人力成本,提升50%響應效率。
與之呼應的是“元宇宙云上全運村”的構建。該創新模式有效緩解了實體場館的容量壓力與交通擁堵,真正實現“賽事熱度不減,生態負擔不增”。體驗了云上全運村的廣州市民陳沐媛說:“通過手機就能沉浸式觀看比賽、與其他觀眾實時互動,既方便又有趣,還避免了往返各個賽場的奔波。”
令人眼前一亮的,還有構建安全交易生態的“AR數字人民幣硬錢包”、滿足多樣化導引需求的“AR導航統建系統”“體育場館智慧運營管理云平臺”等技術。一系列智慧應用協同發力,共同織就覆蓋賽事全環節的綠色高效網絡。
為實現“碳中和”目標,十五運會還在綠色科技方面下足功夫。不僅推進“體育場館低碳改造”工程,還在城市志愿服務站點,為工作人員配備一款“涼感神器”。
“這款微納米級被動式制冷涂層技術,靈感來源于撒哈拉銀蟻的角質層結構,能夠反射絕大部分太陽光并通過中紅外輻射實現‘零能耗降溫’。”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建筑物能源研究中心經理朱龍潛博士介紹,據測算,該技術在賽事期間可提供約30萬瓦制冷量,節約20萬度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逾百噸。
在氣象服務方面,創新科技也提供了有力支撐。廣東帆船選手余偉達表示,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非常準確,這對他們平時訓練和參加比賽都十分重要。據了解,廣東多地氣象部門依托“百米級、分鐘級”預報系統,結合低空氣象監測、X波段雷達等先進技術,為十五運賽事筑牢氣象防線。
從云端服務到地面接駁,從低碳場館到精準氣象,十五運會上,各類高科技盡顯“身手”,打造了一場“綠意盎然”的體育盛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