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院士“破壁”凸顯創新驅動時代導向
作者:休閑 來源:探索 瀏覽: 【大 中 小】 發布時間:2025-11-25 14:44:10 評論數:
創新驅動時代,破壁人才是民企第一資源。
近日,院士2025年中國兩院院士增選名單公布,凸顯共有144名專家當選。創新
此次增選特別強調,驅動進一步突出國家戰略需求導向,時代向科研和工程技術一線人員傾斜。破壁
引人注目的民企是,中國工程院增選名單中,院士有3位來自民營企業的凸顯專家當選,他們分別是創新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比亞迪首席科學家廉玉波、驅動金發科技首席科學家黃險波。時代

事實上,破壁此前也有民營企業專家當選兩院院士。
以中國工程院為例,一個標志性開端是在2009年。那一年,中星微電子創始人鄧中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打破了院士體系與民營企業之間那層看不見的壁壘。
此后十余年間,中國工程院累計誕生6位民企院士。今年新增3位,則創下單屆民企院士當選人數的最高紀錄。
據知,中國工程院發布的2025年院士增選指南,首次為民營企業科技人才新增專項名額,將一定名額主要用于支持民營科技領軍企業候選人。
一屆增三人,不僅是數量的“破壁”,也反映出結構優化的提速。
如將視線拉長,就會發現院士群體的構成,與我國經濟的技術底色緊密相連。以往,國家科研資源通常集中在高校院所,院士也多產生于此。
如今,創新主戰場正發生重大變化:
民企科技創新進入爆發期,日益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
數據顯示,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的92%以上,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涵蓋了80%以上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92%以上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但在代表科研最高榮譽的院士數量上,民企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今年3位民企專家獲評院士,從一定意義上呈現出新時代國家科技創新力量分布的產業圖譜。
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多年深耕高性能動力電池技術創新,帶領企業在動力電池關鍵材料、產品設計與集成、制造工藝與裝備上取得重大突破。
比亞迪首席科學家廉玉波,長期聚焦新能源汽車整車與核心系統研發,助力行業快速發展和崛起。
金發科技首席科學家黃險波,高度專注環保阻燃樹脂、生物降解塑料、輕量化材料等新材料的研發與產業化,為中國高性能、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上述領域的共同特征,就是都處于當前國際競爭與科技創新的重要戰略產業鏈。
新院士當選的背后,是大批在產業一線拼搏進取的民企工程師和科學家。他們的當選,釋放出一個強勁信號:在民企干科研搞創新,亦能登上學術高峰。
回望全球創新史,一個科技強國,必然擁有一批能夠引領技術浪潮的創新型企業。院士增選向民企加大傾斜力度,將加強民企對頂尖人才的磁吸力,推動更多世界級民企不斷涌現。
(“三里河”工作室)
